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青州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

    信息发布者:农人老李
    2016-12-17 15:23:02   转载

    今年71岁的鞠学仁是青州市弥河镇赤涧村村民,因患慢性病,不能从事体力劳动,家庭经济困难,整天愁眉不展。“现在情况好了,村里合作社租种了我们家的土地,每年有5000块钱的土地流转收益,年底还有分红,全家生活有保障了,以后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。”
      “打赢脱贫攻坚战,产业是治本之策,扶贫没有产业支撑,没有项目做抓手,贫困户就很难断穷根、永脱贫。”青州市市委书记韩幸福说,在脱贫攻坚战中,青州市立足贫困实际,围绕“扶持谁,谁来扶,怎么扶”,创新机制体制,既抓短期帮扶措施,又抓长远规划,探索将产业扶贫与政策救助“无缝衔接”,强化产业扶贫开发,不让任何一个贫困户掉队。
    进村入户 建立精准台账
      今年以来,青州市发动全市7100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进村入户,着力解决好“帮扶谁”的问题。通过入户座谈、问卷调查、核实资料等形式,详细了解农村家庭的基本情况,并广泛搜集了农户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,建档立卡摸实底。目前,青州市共识别出489个村的贫困人口5139人。
      9月20日,青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晓明打开一本厚重的台账,向记者介绍了它的用途:“我们在对每一户进行一对一精准识别的基础上,还连续开展了精准再识别、再识别‘回头看’和系统数据清洗工作,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。同时,组织13个镇街区对2016年未脱贫的2550户群众和25个省定贫困村建立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台账,量身打造脱贫工作方案。”
      打开王坟镇2016年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台账,第一页是对胡宅村民王彦和的帮扶情况。他的基本信息、收入来源、有无住房、家庭成员等情况一目了然。他的帮扶责任人是王坟镇党委书记陈香颖,背面详细记录了帮扶措施:通过就业帮扶,到果品企业打工,增收5000元;采取产业帮扶,加入青州市金岭南乡村旅游合作社,建设2016年胡宅村生态农业专项扶贫资金项目,通过项目收益分配,年增收800元;社会帮扶捐助价值400元的小粮仓1个。对他进行帮扶的帮扶组成员的姓名,脱贫情况等也明确标注了出来。
      “有了这本台账,我们就可以对每一位贫困人口的详细情况进行精确把握,尤其是可以对贫困户目前的脱贫状况随时跟进,便于及时制定下一步的帮扶措施,建立长效机制。”黄晓明说。
    对症下药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
      45岁的杨玉好是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村人,因病丧失劳动能力,妻子张德华在家务农,儿子杨振宇还在读书。帮扶小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帮他家购买了5只山羊发展养殖,向社会募捐筹集善款2000元资助杨振宇完成学业,地震局帮助安排地震宏观检测员岗位,实施就业脱贫。
      “现在我们家有了固定收入,全家人都感觉生活又有了盼头。”杨玉好说。
      杨玉好一家仅是得益于青州市创新“六大机制”进行精准扶贫的一户。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,更好地解决“谁来扶”的问题,该市创新行动组负责机制、镇街主要领导负责机制、领导干部包靠机制、公开公示推进机制、全程督导评估机制、评先树优和问责追责机制等六大机制,发动全部力量加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。
      赤涧村为让贫困户早日脱贫,积极引导贫困户与合作社“按需结对”,将扶贫资金、流转的土地以农户入股等形式整合投入到专业合作社中,并优先为贫困户提供打工机会,走出了一条“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的脱贫路子。
      上白洋村是王坟镇最偏远的村落之一,四面环山,闭塞的环境让村子一直扣着贫困的帽子。青州市因地制宜,为上白洋村量体裁衣,提出了“旅游扶贫”的发展战略。为此,上白洋村打响了“柿子沟”乡村旅游品牌,成立了合作社,吸纳242户910人加入合作社,16户贫困群众入社持股分红。
      “开展乡村旅游以来,我们村共接待省内外游客9万余人次,农家乐饭店、农副产品销售、停车场运营净收入40万元以上,村民生活有了质的变化。”上白洋村党支部书记高维生说。
      青州市贫困发生率相对比较高的偏远山区自然环境好,特色农业优势明显。以此为契机,青州市充分发挥有机蔬菜、花卉、苗木、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农业资源优势,以现代农业高效益带动农民增收。
      弥河镇亿家红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流转15户贫困群众土地发展花卉产业,15人进入基地务工,年均增收不低于5000元。王坟镇深入开发清风寨等山区旅游资源,贫困人口享受就业、分红双重红利。庙子镇上庄村以农民画协会为主体,打造农民画产业项目,吸纳12户贫困群众,户年均增收5000元。
      王坟镇大峪口村发挥果蔬种植优势,与百纳城有机果蔬专业合作社“联姻”,发展高效农业,流转土地1600亩,99户贫困群众受益脱贫。
      不仅如此,青州市农村607个村设立农村淘宝服务站或京东服务站,124户贫困群众受益,建立“1+12”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,在淘宝、京东等12个电商平台设立青州馆,对瓜果蔬菜等土特产实行采购、运营等“八统一”打包推广。庙子镇、邵庄镇、王坟镇的14个村还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,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。
    形成长效机制,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
      对贫困户进行帮扶,脱贫完成了,可是帮扶组走了以后,贫困户是否还会又一次返贫?这个问题是青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
      为保扶贫成为长效机制,青州市13个镇街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、152个市直部门(单位)党员领导干部和489个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共同组成2550个帮扶(关爱)小组,达到“一户一策一帮扶(关爱)小组”,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,不脱贫不脱钩。
      为加大督查力度,青州市对996个村贫困人口的档案材料进行拉网式专项督查与“回头看”检查,累计查看档案128862件。为确保扶贫实效,这个市还专门出台了相关问责办法,强化追责问效。
      “我们的帮扶,不是停留在表面,而是要给他们带去长久的收益,把‘输血’变‘造血’,让他们有安居乐业的能力。”黄晓明告诉记者。
      为此,青州市采取了就业帮扶的办法,依托公共就业基层服务平台,收集劳动年龄内贫困户的就业失业情况,“订单式”“定向式”向相关企业提供人力资源,达到一人务工、全家脱贫的目标。目前已协调300余家企业达成提供就业岗位及资助意向,新增的200余个公益岗位也优先保证贫困户上岗。
      除此以外,青州市还对王坟、庙子、邵庄等镇贫困人口实施技能培训,并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,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。现已向益都街道、黄楼街道15户贫困户发放“富民农户贷”75万元。
      截至目前,青州市共落实扶贫资金1250万元,打造29个扶贫项目与9个“种养加”项目,带动364户835人脱贫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